Page 22 - 上风 电子书
P. 22
老家那些人那些事

□ 俞运康

引 子 俞运康,重庆市人。中专毕业,上世纪六十 人的,相当于工厂里的单身宿舍。建
年代末学校毕业分配到成都工作,现居成 筑 工人都是男的,所以工房里是用
金 碧 山 脉 逶 迤 连 绵,起 伏 跌 都。爱好文学,长期坚持业余创作,有百余 楠竹和木板搭的通铺,一共有五排,
宕。沿东西走 向,可以把它分为 枇 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评论在国家级, 楼上楼下都一样。工房可以容纳三、
杷 山 —— 鹅 岭 ——浮 图 关 ——虎头 省市区级报刊发表,并有数篇获国家,省 四 百人住,这 就 是 一 个 建 筑 大 队 的
岩……多个段落。在这 些段落中是 市区级奖项,部分作品被编入相关文集发 编制。
数不尽的民居建筑,弯弯曲曲的大街 行。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金牛区作家协会
小巷,蜿蜒崎岖的山间小道,以及东 副主席。中篇小说《老家那些人那些事》获 在我们搬 来 之前,公司安排工
一片西一洼的田野、森林、荒山野岭 《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短篇类 人 用 木 板和 竹席,在 空 空 的 大 工 房
和悬崖峭壁。 二等奖。 里隔出了一间,供我们一家六口人居
住,大约有六十多个平方。虽然是暂
一南一北的两条大江,像两支粗 时的过渡住房,但总算有了一个新的
壮 的胳 臂 把 金 碧山脉拥 抱 在怀中, 居所。从此,我们就要在这里认识新
在地图上形成半岛之势。这两条大江 的邻居,开始新的生活。
一条是长江,一条是嘉陵江。当地人
把它们叫做大河和小河。它们在朝天 搬到下徐家坡 后,母亲要办的
门汇流,像 双臂合力推开一道 天门 一 件 事 就 是 为 我 和 姐 姐转 学,为已
后,向东滚滚奔流而去。 经 读 初 中的 二哥 找 学 校。后来 我 和
姐 姐都 去了王家坡小 学,二哥 去了
就在枇杷山——鹅岭——浮图 三十中学读书。妹妹年纪还小,没到
关 这个 段 落 的中间,面 朝 大 河 的 坡 学龄,就由母亲带着。
段上,有一个叫做下徐家坡的地方。
那里就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 住了一年多后,距 此两 百米 之
曾经生活了十几年的老家。 遥的两层新宿舍楼建好了,我们搬过
去,才算有了一个固定的新家。
我 家 原 来在 距 此 有 四、五公里
远的大坪,我在那里出生和长大。我 从下徐家坡能看到的大河边,
九岁的时候,有一天夜里,突然下了 沿着坡面往 上数,可以分成几个层
一场暴雨,把我们家的一堵泥墙冲垮 面,像 一 个 巨人 抡 着 一 把 巨斧 砍 出
了,屋 里再也 不能住 人了。在 市 政公 来的几个台阶。第一级 层面是黄沙
司上班的大哥找到公司当经理的, 溪。成渝铁路就在这个层面上,东边
才 给 我 家找了这个 叫 下徐 家 坡 的 地 是 火车 站,是 这 条 铁 路 的 终 极 点,
方安顿下来。 那里叫菜园坝。西面通九龙坡、茄子
溪 或 更 远 的 地 方。第二 级 层 面是 王
那是在一间工房里。工房很大, 家坡,那里有新建的居民住宅群。我
分上下两层。工房原来是住建筑 工 就 在 这 里 的小 学 读书。第 三 层是 一

20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