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上风 电子书
P. 18
家”一字千 金 的“龙飞 凤 舞”上,反而是 一纸信 札、 倒不差。”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
一对春 联、一 幌 店 招、一 匾榜 额 能 带 给 那 些 随 时 都 是《兰亭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几
能拿起毛笔写字的人们感官上的冲击和灵魂上的碰 世,没有下落。辨才一笑,急忙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
撞。因为,那些旧时代的“字以人传”的思想成就的 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兰亭序》真迹。随即将
便是社会名流、文人雅士的厚重文化底蕴与高深情 其纳入袖中,同时向辨才宣读了唐太宗的“诏书”。
操层次的结合体与反应堆。那种对修养的无限渴望 辨才此时方知上当。辨才失去真迹,非常难过,不久
与充分尊重的社会同流,早已辐射在整个乡镇、整个 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由此看来,太宗文
城市、整个民族乃至整个国家。默默地形成了一条能 皇帝的“耍奸”确实让剥夺了王氏一脉对《兰亭序》
够在世界民族之林挺得起胸、说得起话的最为特殊 的继承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奸猾”的
的“修养链”和一种独有的“修养现象”。这些现象 确 为《兰亭序》走 出一 个 封闭的家 族环 境 并 公之于
融化在皇帝批阅奏章的龙书案上,妃嫔遣散愁情的 世打开了一道方便之门。
御花园中,高官显爵筵席笙歌的杯盘里,民俚坊间勾
栏酒肆的谈笑间。 由于太 宗皇帝 对王羲 之书 法 推 崇备至,敕令 赵
模,冯 承素 等 侍臣 精心复制 一 些 摹 本 。他 最喜 将这
提到皇帝,不得不说那个治国有方、创造了升平 些 摹 本 或 石刻 摹 本 拓片 赐 给皇 亲和宠臣,这 种“真
世界的唐太宗文皇帝。“贞观之治”令他有闲暇在政 迹复制工艺品”的摹本、拓片亦“洛阳纸贵”。此外,
治、经济、军事之余关注文化,提升修养。他是酷嗜 还有“初唐三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家写
书法的,尤其对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可以说是“心 手的临本传世。唐太宗可谓煞费苦心。而原迹的下场
摹手追、手不释卷”。不知从何时起,他便开始关注 呢?据说在唐太宗驾崩时作为殉葬品而永绝于世。
“兰亭雅 集”的旧闻。人 类 的 那 一点 私 心 趋 势 这位
圣明天子,一定要把《兰亭序》真迹据为己有。于是 东晋,一 个离 我们 太 过 遥 远 的 年代。一群当时
他多方打听关于《兰亭序》的流向。诸位想,有多少 的社会名流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到兰亭雅集,成
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不顾一切为皇帝服务的朝廷命 诗数首,辑为《兰亭集》,其中一位的文、字皆佳,为
官,死心塌地地利用各种“裙带关系”讨皇帝的欢心 诗集作序。这篇序自然就叫《兰亭集序》,又称《兰亭
啊!那个年代,皇帝要办事,怎么会有办不成的呢? 序》。序中记 叙 兰亭周围山水 之 美和聚 会 的欢 乐 之
也不知是谁向皇帝老儿告的密,说是:王羲之传给了 情,抒发了作者对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他的第七世孙智永,智永又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智
永对书法研究极深,说明王羲之家族是有眼光的; 从 这个 故事来看,写序 的人 就 是 王羲 之。但 就
辨才和尚对书法研究极深,说明智永是有眼光的。 《兰亭序》的那些传世作品、尤其是大家最为推崇的
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兰亭序》的价 《冯承素摹本》来讲,从我二十余年对书法的感知分
值,将它 视 为珍 宝,并 掩 藏 在他 卧室 梁 上特意 凿 好 析,却不敢断言这篇序的原始书写者一定是王羲之本
的一个洞内。下落明了,皇帝便多次派人去索取,这 人。最大的疑点就在于书写风格与王羲之的迥异。
位辨才 和尚却 不识 时务,始 终 推说 不知 真迹下 落。
皇帝也是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怒从心头起,恶向 由于时代 太久远,远得就 连现在的一些为王
胆边生”。为了一己私利,并不顾及其他。硬要不成, 羲之著书立传的人也不见得能在过去的资料中查阅
改为智取。这位明君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 到王 的 具体生卒 年 限。在 这 里,我们 姑 且相 信 有这
样,去与 辨 才 接 近,寻 机 取得《兰亭序》。太 宗皇帝 样一位书圣的存在。其传世作品,对于爱好书法的
也 是有 眼 光 的,派 去了书 法 造 诣 极 高 的 萧翼 。萧翼 人来讲并不陌生。楷书的《黄庭》、《乐毅》,行书的
来访,自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一来一往,二人 《二谢》、《丧乱》,草书的《想弟》、《谢生》等等一
倒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一日,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 件件俱是精美绝伦、无可企及。总体来讲,王羲之的
之 的书 法 作品 给 辩 才 和尚欣 赏。辨才看后,不以为 书法所表现出的那种美,仍然是一种朴实的、含蓄
然 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 好的,我有一本 真迹 的,上承钟繇时期的由隶书转入楷书的演变过程的
几乎不假任何修饰的美学体观念。曾经一度,一些专
16 家学者认为《姨母帖》并非描摹本,而是迄今为止在
传世过程中唯一保留下来的王羲之的真迹。我们可
一对春 联、一 幌 店 招、一 匾榜 额 能 带 给 那 些 随 时 都 是《兰亭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几
能拿起毛笔写字的人们感官上的冲击和灵魂上的碰 世,没有下落。辨才一笑,急忙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
撞。因为,那些旧时代的“字以人传”的思想成就的 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兰亭序》真迹。随即将
便是社会名流、文人雅士的厚重文化底蕴与高深情 其纳入袖中,同时向辨才宣读了唐太宗的“诏书”。
操层次的结合体与反应堆。那种对修养的无限渴望 辨才此时方知上当。辨才失去真迹,非常难过,不久
与充分尊重的社会同流,早已辐射在整个乡镇、整个 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由此看来,太宗文
城市、整个民族乃至整个国家。默默地形成了一条能 皇帝的“耍奸”确实让剥夺了王氏一脉对《兰亭序》
够在世界民族之林挺得起胸、说得起话的最为特殊 的继承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奸猾”的
的“修养链”和一种独有的“修养现象”。这些现象 确 为《兰亭序》走 出一 个 封闭的家 族环 境 并 公之于
融化在皇帝批阅奏章的龙书案上,妃嫔遣散愁情的 世打开了一道方便之门。
御花园中,高官显爵筵席笙歌的杯盘里,民俚坊间勾
栏酒肆的谈笑间。 由于太 宗皇帝 对王羲 之书 法 推 崇备至,敕令 赵
模,冯 承素 等 侍臣 精心复制 一 些 摹 本 。他 最喜 将这
提到皇帝,不得不说那个治国有方、创造了升平 些 摹 本 或 石刻 摹 本 拓片 赐 给皇 亲和宠臣,这 种“真
世界的唐太宗文皇帝。“贞观之治”令他有闲暇在政 迹复制工艺品”的摹本、拓片亦“洛阳纸贵”。此外,
治、经济、军事之余关注文化,提升修养。他是酷嗜 还有“初唐三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家写
书法的,尤其对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可以说是“心 手的临本传世。唐太宗可谓煞费苦心。而原迹的下场
摹手追、手不释卷”。不知从何时起,他便开始关注 呢?据说在唐太宗驾崩时作为殉葬品而永绝于世。
“兰亭雅 集”的旧闻。人 类 的 那 一点 私 心 趋 势 这位
圣明天子,一定要把《兰亭序》真迹据为己有。于是 东晋,一 个离 我们 太 过 遥 远 的 年代。一群当时
他多方打听关于《兰亭序》的流向。诸位想,有多少 的社会名流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到兰亭雅集,成
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不顾一切为皇帝服务的朝廷命 诗数首,辑为《兰亭集》,其中一位的文、字皆佳,为
官,死心塌地地利用各种“裙带关系”讨皇帝的欢心 诗集作序。这篇序自然就叫《兰亭集序》,又称《兰亭
啊!那个年代,皇帝要办事,怎么会有办不成的呢? 序》。序中记 叙 兰亭周围山水 之 美和聚 会 的欢 乐 之
也不知是谁向皇帝老儿告的密,说是:王羲之传给了 情,抒发了作者对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他的第七世孙智永,智永又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智
永对书法研究极深,说明王羲之家族是有眼光的; 从 这个 故事来看,写序 的人 就 是 王羲 之。但 就
辨才和尚对书法研究极深,说明智永是有眼光的。 《兰亭序》的那些传世作品、尤其是大家最为推崇的
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兰亭序》的价 《冯承素摹本》来讲,从我二十余年对书法的感知分
值,将它 视 为珍 宝,并 掩 藏 在他 卧室 梁 上特意 凿 好 析,却不敢断言这篇序的原始书写者一定是王羲之本
的一个洞内。下落明了,皇帝便多次派人去索取,这 人。最大的疑点就在于书写风格与王羲之的迥异。
位辨才 和尚却 不识 时务,始 终 推说 不知 真迹下 落。
皇帝也是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怒从心头起,恶向 由于时代 太久远,远得就 连现在的一些为王
胆边生”。为了一己私利,并不顾及其他。硬要不成, 羲之著书立传的人也不见得能在过去的资料中查阅
改为智取。这位明君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 到王 的 具体生卒 年 限。在 这 里,我们 姑 且相 信 有这
样,去与 辨 才 接 近,寻 机 取得《兰亭序》。太 宗皇帝 样一位书圣的存在。其传世作品,对于爱好书法的
也 是有 眼 光 的,派 去了书 法 造 诣 极 高 的 萧翼 。萧翼 人来讲并不陌生。楷书的《黄庭》、《乐毅》,行书的
来访,自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一来一往,二人 《二谢》、《丧乱》,草书的《想弟》、《谢生》等等一
倒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一日,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 件件俱是精美绝伦、无可企及。总体来讲,王羲之的
之 的书 法 作品 给 辩 才 和尚欣 赏。辨才看后,不以为 书法所表现出的那种美,仍然是一种朴实的、含蓄
然 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 好的,我有一本 真迹 的,上承钟繇时期的由隶书转入楷书的演变过程的
几乎不假任何修饰的美学体观念。曾经一度,一些专
16 家学者认为《姨母帖》并非描摹本,而是迄今为止在
传世过程中唯一保留下来的王羲之的真迹。我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