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上风2期 整
P. 20
链接图文
唐天宝十四年(775年),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
常 山 ,颜 杲 卿 及 其 少 子 季 明 被 捕 ,并 先 后 遇 害,颜 氏 一 门 被 害 3 0 余 口。唐 肃 宗 乾 元 元 年(公 元 7 5 8 年),颜 真 卿 命 人 到 河 北 寻 访 侄 子
颜季明的首骨携归,挥泪写下这篇流芳千古的祭文。《祭侄稿》是颜真聊最精彩的行书,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全称
《祭侄季明文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麻纸本,行书 纵28.2厘米 横75.5厘米,23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234字。
曾 经 宋 宣 和 内 府 、元 张 晏 、鲜 于 枢 、明 吴 廷 、清 徐 乾 学 、王 鸿 绪 、清 内 府 等 收 藏 ,现 藏 台 北 故 宫 博 物 院 。
盖山王郭二真君坛碑铭》。三月,寻访临川井山晋 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
代女道士魏华存仙坛遗迹,撰书《魏夫人仙坛碑 石 ,为 颜 真 卿 最 大 的 楷 书 ,书 法 方 正 平 稳 ,不 露
铭 》,对 时 人 增 修 观 宇 之 举 倍 加 称 赞 。同 月 ,游 井 筋 骨 ,《 宋暻碑 》,又 名《 宋 广 平 碑 》,书 法 开 阔 雄
山华姑仙坛,撰书《华姑仙坛碑》,详细记述了本 浑 ;《 八 关 斋 报 德 记 》 ,气 象 森 严 ;《 元 结 碑 》 , 雄
朝道姑黄令微修炼升仙一事。四月,僧人智清、什 健 深 厚 ;《 干 禄 字 书 》 , 持 重 舒 和 ;《 李 玄 静 碑 》 ,
喻和道士谭仙岩共同修复的抚州谢灵运翻经台旧 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宇告竣,颜真卿亲临法会,撰书《宝应寺翻经台 颜真卿的行书也好、楷书也罢,无一不体现
记 》。大 历 六 年( 7 7 1 年)三 月 ,抚 州 临 川 县 宝 应 寺 着忠勇、仁厚的道德品质。中国传统文人,几乎都
创建律藏院,立戒坛。颜真卿亲为撰书碑文,颂 有寻找相似性的癖好。若以相似性的思维方式,
述律宗传授渊源。 宁 说 颜 真 卿 的 书 法 体 现 的 是 他 个人 的 修 养 ,不 如
他在抚州期间,利用政事之余进行创作,大 说 他 的 书 法 体 现 的 是 中 国 儒 学 的 中 和 。也 可 以 这
历 六 年 ( 7 7 1 ) 将 所 赋 诗 文 编 成 《 临 川 集 》 1 0 卷 ,可 样说,我们从颜真卿的书法中,隐约能看到关帝
惜原集已佚,今存与临川有关的诗1首、判词1篇、 的特色。那种刚直不阿、那种忠勇仁义,一定是两
碑记5篇,尤以《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最为 个历史重要任务的相似点,也一定是中国儒学内
著名。该《记》分大、中、小字几种版本,初以其小 涵中的精髓所在。
楷本全记刻成石碑竖在麻姑山仙都观内。后人又 叛乱始终是会被平定的。颜真卿的灵柩也终
在 碑 背 镌 刻 了 卫 夫 人 、褚 遂 良 、虞 世 南 、欧 阳 询 、 于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
薛 稷 、柳 公 权 、李 邕 等 人 的 楷 书 。该 字 碑 被 历 代 书 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
法家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成为临摹研习的范 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
本。后几经毁失,都以其拓本翻刻传世。 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
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 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颜真卿秉性正
《 多 宝 塔 碑 》 , 结 构 端 庄 整 密 ,秀 媚 多 姿 ;《 东 方 直 ,笃 实 纯 厚 ,有 正 义 感 ,从 不 阿 于 权 贵 ,屈 意 媚
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 上。不仅以义烈名于当时,不仅为我们后世留下了
记 》 , 端 庄 遒 劲 ;《 臧 怀 恪 碑 》 , 雄 伟 健 劲 ;《 郭 家 书 法 的 楷 模“ 天 下 第 二 行 书 ”— — 《 祭 侄 稿 》,还
庙 碑 》 雍 容 朗 畅 ;《 麻 姑 仙 坛 记 》 , 浑 厚 庄 严 , 结 为中国后世留下了“字以人传”的典型范例。
18
唐天宝十四年(775年),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
常 山 ,颜 杲 卿 及 其 少 子 季 明 被 捕 ,并 先 后 遇 害,颜 氏 一 门 被 害 3 0 余 口。唐 肃 宗 乾 元 元 年(公 元 7 5 8 年),颜 真 卿 命 人 到 河 北 寻 访 侄 子
颜季明的首骨携归,挥泪写下这篇流芳千古的祭文。《祭侄稿》是颜真聊最精彩的行书,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全称
《祭侄季明文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麻纸本,行书 纵28.2厘米 横75.5厘米,23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234字。
曾 经 宋 宣 和 内 府 、元 张 晏 、鲜 于 枢 、明 吴 廷 、清 徐 乾 学 、王 鸿 绪 、清 内 府 等 收 藏 ,现 藏 台 北 故 宫 博 物 院 。
盖山王郭二真君坛碑铭》。三月,寻访临川井山晋 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
代女道士魏华存仙坛遗迹,撰书《魏夫人仙坛碑 石 ,为 颜 真 卿 最 大 的 楷 书 ,书 法 方 正 平 稳 ,不 露
铭 》,对 时 人 增 修 观 宇 之 举 倍 加 称 赞 。同 月 ,游 井 筋 骨 ,《 宋暻碑 》,又 名《 宋 广 平 碑 》,书 法 开 阔 雄
山华姑仙坛,撰书《华姑仙坛碑》,详细记述了本 浑 ;《 八 关 斋 报 德 记 》 ,气 象 森 严 ;《 元 结 碑 》 , 雄
朝道姑黄令微修炼升仙一事。四月,僧人智清、什 健 深 厚 ;《 干 禄 字 书 》 , 持 重 舒 和 ;《 李 玄 静 碑 》 ,
喻和道士谭仙岩共同修复的抚州谢灵运翻经台旧 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宇告竣,颜真卿亲临法会,撰书《宝应寺翻经台 颜真卿的行书也好、楷书也罢,无一不体现
记 》。大 历 六 年( 7 7 1 年)三 月 ,抚 州 临 川 县 宝 应 寺 着忠勇、仁厚的道德品质。中国传统文人,几乎都
创建律藏院,立戒坛。颜真卿亲为撰书碑文,颂 有寻找相似性的癖好。若以相似性的思维方式,
述律宗传授渊源。 宁 说 颜 真 卿 的 书 法 体 现 的 是 他 个人 的 修 养 ,不 如
他在抚州期间,利用政事之余进行创作,大 说 他 的 书 法 体 现 的 是 中 国 儒 学 的 中 和 。也 可 以 这
历 六 年 ( 7 7 1 ) 将 所 赋 诗 文 编 成 《 临 川 集 》 1 0 卷 ,可 样说,我们从颜真卿的书法中,隐约能看到关帝
惜原集已佚,今存与临川有关的诗1首、判词1篇、 的特色。那种刚直不阿、那种忠勇仁义,一定是两
碑记5篇,尤以《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最为 个历史重要任务的相似点,也一定是中国儒学内
著名。该《记》分大、中、小字几种版本,初以其小 涵中的精髓所在。
楷本全记刻成石碑竖在麻姑山仙都观内。后人又 叛乱始终是会被平定的。颜真卿的灵柩也终
在 碑 背 镌 刻 了 卫 夫 人 、褚 遂 良 、虞 世 南 、欧 阳 询 、 于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
薛 稷 、柳 公 权 、李 邕 等 人 的 楷 书 。该 字 碑 被 历 代 书 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
法家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成为临摹研习的范 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
本。后几经毁失,都以其拓本翻刻传世。 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
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 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颜真卿秉性正
《 多 宝 塔 碑 》 , 结 构 端 庄 整 密 ,秀 媚 多 姿 ;《 东 方 直 ,笃 实 纯 厚 ,有 正 义 感 ,从 不 阿 于 权 贵 ,屈 意 媚
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 上。不仅以义烈名于当时,不仅为我们后世留下了
记 》 , 端 庄 遒 劲 ;《 臧 怀 恪 碑 》 , 雄 伟 健 劲 ;《 郭 家 书 法 的 楷 模“ 天 下 第 二 行 书 ”— — 《 祭 侄 稿 》,还
庙 碑 》 雍 容 朗 畅 ;《 麻 姑 仙 坛 记 》 , 浑 厚 庄 严 , 结 为中国后世留下了“字以人传”的典型范例。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