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中国领导科学电子杂志-第四期
P. 39
观 察 与 思 考
的新的更高要求:“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 第二,基本公共服务供应体系。公共服务可以分为
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 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
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 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
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协调,基
二、民生建设重在制度建设
本公共服务差距比较大,这就必须优化基本公共服务的
1.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结构和布局,扩大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更加注重向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也是人民群 农村、基层、欠发展地区倾斜,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从而
众的良好期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这样一种现 更好地保障这些地方人们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象,一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事情说得很多,也说得很好, 第三,公共财政体系。要建立和健全公共财政体
落实得却不是太好,有的事情甚至说的和做的是两回 制。政府的财政收入除了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国
事。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少制度或制度的约 防支出等需要外,应当主要用于民生领域,真正做到财政
束力不够可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邓小平曾经说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现在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方面的比重
过,还是制度靠得住些,制度好,可以使人充分作好事,不 过低,必须增加政府财政支出用于改善民生的比重,加
做坏事。制度不好,容易使人走向反面。所以,保障和改 大财政对民生领域以及其他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将财
善民生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 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教育、社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 保障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来。
出,要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 第四,社会安全体系。一方面,现代社会越来越成
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 为风险社会。人类正在遭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全方位的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这些都是 “社会风险”的重大威胁和挑战。另一方面,从我们国
事关民生保障和改善的重大政策取向和制度安排。必须 家来看,刑事犯罪、社会治安案件、公共安全事故频繁
健全相应的制度,使之落到实处。 发生,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社会成员的生存发
2.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民生保障体系 展。因此,必须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能够有效保障社会稳
为了真正解决民生问题,必须通过制度创新逐步建 定和个人安全的社会安全体系,为社会成员提供可靠的
立一个比较完整的民生保障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以 安全保障。
下七个方面: 第五,社会信任体系。面对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
第一,服务型政府体系。服务型政府是保障和改善 个剧烈的社会结构分化和重组时期,越来越成为一个价
民生的重要保证。有学者指出,只有公共服务型政府,才 值观念、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再加上社会诚信存在诸
能有效地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提供职业化专业化的 多缺失、社会成员缺乏信任感的现实,必须加强社会信任
公共服务,从而有效地推动民生状况的改善;也只有服务 体系的建设,以推动社会的整合或一体化。
型政府,才能够成为一个节约型政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 第六,现代职业体系。就业是民生之本。在未来相
防止挥霍浪费,从而将公共财力最大限度地用于民生保 当长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力仍然是供大于求,就业问题不
障和改善。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是转变观念和转变职 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必须逐步建立能
能。要由单一的、不全面的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转变,由 够广泛吸纳各类劳动力就业的现代职业体系。
以GDP衡量政府政绩向将公共服务置于重要位置的政绩 第七,社会资源和国民财富的公正合理分配体系,尤
观转变,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着力 其是国民收入分配体系。收入分配理论要与时俱进,建
解决政府在民生保障和改善方面的职能缺位问题。 立一个更为完整的收入分配政策体系。
中国领导科学 2014年第4期 37
的新的更高要求:“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 第二,基本公共服务供应体系。公共服务可以分为
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 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
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 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
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协调,基
二、民生建设重在制度建设
本公共服务差距比较大,这就必须优化基本公共服务的
1.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结构和布局,扩大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更加注重向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也是人民群 农村、基层、欠发展地区倾斜,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从而
众的良好期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这样一种现 更好地保障这些地方人们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象,一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事情说得很多,也说得很好, 第三,公共财政体系。要建立和健全公共财政体
落实得却不是太好,有的事情甚至说的和做的是两回 制。政府的财政收入除了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国
事。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少制度或制度的约 防支出等需要外,应当主要用于民生领域,真正做到财政
束力不够可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邓小平曾经说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现在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方面的比重
过,还是制度靠得住些,制度好,可以使人充分作好事,不 过低,必须增加政府财政支出用于改善民生的比重,加
做坏事。制度不好,容易使人走向反面。所以,保障和改 大财政对民生领域以及其他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将财
善民生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 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教育、社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 保障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来。
出,要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 第四,社会安全体系。一方面,现代社会越来越成
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 为风险社会。人类正在遭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全方位的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这些都是 “社会风险”的重大威胁和挑战。另一方面,从我们国
事关民生保障和改善的重大政策取向和制度安排。必须 家来看,刑事犯罪、社会治安案件、公共安全事故频繁
健全相应的制度,使之落到实处。 发生,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社会成员的生存发
2.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民生保障体系 展。因此,必须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能够有效保障社会稳
为了真正解决民生问题,必须通过制度创新逐步建 定和个人安全的社会安全体系,为社会成员提供可靠的
立一个比较完整的民生保障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以 安全保障。
下七个方面: 第五,社会信任体系。面对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
第一,服务型政府体系。服务型政府是保障和改善 个剧烈的社会结构分化和重组时期,越来越成为一个价
民生的重要保证。有学者指出,只有公共服务型政府,才 值观念、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再加上社会诚信存在诸
能有效地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提供职业化专业化的 多缺失、社会成员缺乏信任感的现实,必须加强社会信任
公共服务,从而有效地推动民生状况的改善;也只有服务 体系的建设,以推动社会的整合或一体化。
型政府,才能够成为一个节约型政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 第六,现代职业体系。就业是民生之本。在未来相
防止挥霍浪费,从而将公共财力最大限度地用于民生保 当长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力仍然是供大于求,就业问题不
障和改善。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是转变观念和转变职 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必须逐步建立能
能。要由单一的、不全面的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转变,由 够广泛吸纳各类劳动力就业的现代职业体系。
以GDP衡量政府政绩向将公共服务置于重要位置的政绩 第七,社会资源和国民财富的公正合理分配体系,尤
观转变,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着力 其是国民收入分配体系。收入分配理论要与时俱进,建
解决政府在民生保障和改善方面的职能缺位问题。 立一个更为完整的收入分配政策体系。
中国领导科学 2014年第4期 37